海廢從哪裡來?從陸上的河流觀望陸地與海洋的連結

沈宥彤|黑潮鯨豚保育倡議專員2023.12.01

  統計報告指出海洋廢棄物80%來源為陸源廢棄物,陸源廢棄物進入海洋的路徑眾多,其中河川為主要途徑之一。河川溪流沿線廢棄物都可能在進入河流後,藉由河水沖刷至海洋,而河川沿線河岸廢棄物來源更是複雜,各水系包含支流、排水系統、農田水利灌溉渠道,這些水系水體本身夾帶廢棄物;加上主流、支流沿岸未妥善管理廢棄物,及現地丟棄,都是河川廢棄物(以下簡稱:川廢)可能的來源。

  日本川廢調查起於山形縣民金子博先生,他注意到縣內的主要河川「最上川」的出海口有許多由上游所沖刷下來的垃圾,便察覺若是上游的垃圾問題沒有被解決,那出海口的垃圾不會有被撿拾完的一天。於是便與當地政府合作推出了「美麗山形,最上川百年計畫」,鼓勵民眾、學校和民間企業認養河川,並在2003年將民眾有非法傾倒大型垃圾和亂丟垃圾的地點,整理成一份 「河川垃圾地圖」,製成的地圖不僅送到鄉鎮公所供民眾取閱,也送到山形縣的中小學,作為環境教育的素材。

  黑潮今年受海洋保育署112年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補助,本計畫針對花蓮市的美崙溪與吉安鄉的七腳川溪進行沿線川廢調查,除了規劃調查區域外,同時也建立調查回報機制、收集沿線廢棄物資料,透過公民科學家走訪溪流沿線調查,瞭解美崙溪與七腳川溪的廢棄物所在的熱區與類型,並發佈《花蓮川廢追追追-河川廢棄物手冊》,盼能讓更多在地居民認識川廢的來源與流向,瞭解自身行為可能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透過提高在地居民對環境的意識和行動力,減少川廢對海洋生態的威脅。

  在我們調查後發現,美崙溪的三號橋(國盛四街)橋下與出海口的廢棄物最多,每100公尺內所調查到的廢棄物皆超過26個以上,且兩區域皆以寶特瓶最多。除了休閒遊憩垃圾以外,也能在草叢間觀察到整包的家戶垃圾。


圖一、美崙溪於菁華橋至曙光橋附近的草叢中有許多零散的寶特瓶與塑膠袋。

  在七腳川溪則發現垃圾的熱區集中在福建街至中央路之間,且整體的廢棄物數量明顯較美崙溪沿線高出許多,沿線除了有整包的家戶垃圾以外,也觀察到許多重量較輕的廢棄物,如:寶特瓶、飲料杯等,會隨著水流往下游,除了流向出海口,也有部分會卡在邊坡的草叢中。推測中、下游的垃圾來源亦為惡意棄置的遊憩垃圾與家戶垃圾。


圖二、七腳川溪沿線有許多人造河階地形,每段河階地形都可看見廢棄物堆積。
圖三、七腳川溪岸邊草堆上,堆積著許多從上游漂流下來的零散廢棄物,也經常可以見到成包的家庭垃圾。
圖三、七腳川溪岸邊草堆上,堆積著許多從上游漂流下來的零散廢棄物,也經常可以見到成包的家庭垃圾。
圖四、花蓮美崙溪川廢地圖

圖四、花蓮美崙溪川廢地圖
  本次發布的《花蓮川廢追追追-河川廢棄物手冊》與川廢地圖也歡迎各機關單位多加利用!
  *歡迎多多分享,但請勿做為商業營利使用*
 

線上瀏覽手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