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領航鯨 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2013.12.24

短肢領航鯨 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身長:6.1 m
體重:4000 kg

在舊台大動物系館一樓走廊的頂上,曾經掛著一具鯨類骨骼標本,壯碩的身材,令人印象深刻。而我終於在2000年的夏天,在無垠的大海中見到這種動物 ---短肢領航鯨。

雄性領航鯨個體超過6公尺,黑的發亮的身軀、圓頭、大而明顯彎向後方的背鰭等均是其最顯著的形體特徵。雌性個體雖然體型較小,但也可能超過5公尺。他們全身多半為深黑色,但胸前有著淺色錨狀斑塊,背鰭後方也有著灰色斑塊。

短肢領航鯨可能以數隻到數百隻群體出現,也常與其他海豚(特別是瓶鼻海豚)混群出現。與瓶鼻海豚混群時,雄性短肢領航鯨與瓶鼻海豚傾向於停留在群體邊緣。

雖然短肢領航鯨常會出現在近岸海域,但他們出現在南加州,或是日本近岸區域時,恰巧都是魷魚產卵或數量眾多時。而魷魚季以外的時節,他們經常是在遠洋出現。短肢領航鯨存活在熱帶到暖溫帶海域,因為熱帶的物種不會受氣候影響,在生殖上,短肢領航鯨全年皆可繁殖。

短肢領航鯨遭殺戮的事件仍然持續性的發生,特別是在非洲西北與西印度地區。小規模的手鏢漁業存在於西印度地區,為了取得油脂與肉,每年捕殺約數百頭。日本與沖繩地區計畫性的捕鯨砲鏢獵,也大約每年捕殺近百隻數量。


巧遇領航鯨(文/曾永平)

雲幕低垂,天色漸暗,頗有山雨欲來的趨勢。出門前雨滴已淅瀝瀝地落在地面上,抬頭仰望著天空,看看身上的攝影器材,就在要踏出門的那一剎那,我做了一個決定 --- 放下手中那台怕水的Dv camera --- 遺憾似乎就這樣形成了!

悶熱的下沈氣流,搭配上周遭詭異的天色,佇立在船頭,心中還暗自慶幸還好沒有把攝影器材帶上船來,否則回去一定又要費一番功夫清理保養。船隻在雨中緩緩前進,首先發現的族群是我們的老朋友 --- 飛旋海豚。那是一群約莫50隻左右飛旋海豚的小家族,因為這一群生活範圍靠近港區,對船隻特別謹慎,因此與我們的互動並不熱絡,甚至沒有跳躍、旋轉的動作。我們嘗試著與他們接觸了四、五次,始終無法突破他們十公尺的警戒範圍。因此,船長決定調轉船頭,航向南方去尋找另一個族群。直到此時,我還沾沾自喜地自詡不帶攝影裝備上船是明智的決定。

船隻航行至鹽寮海域,天色漸漸明亮,雨勢也暫歇了下來。此時,船上的老討海人王伯,頗為困惑的樣子望向東南方,口中還唸唸有詞地說道:「干納是海豬仔?還是漂流木啊?」

我立刻拿起望遠鏡掃視東南方。我看到了海面上浮著一小群黑色的個體。直覺告訴我狀況不對 --- 背鰭不似偽虎鯨的模樣,下潛的時間亦較為悠長 --- 當所有的線索全部指向可能是領航鯨的剎那,我後悔了。這是我第一次遇見領航鯨,而我身邊沒有任何器材足以留下他們的影像。

約莫等待8-10分鐘後,高大寬扁且特殊的背鰭浮現在船前一點鐘的方向,經由望遠鏡的確定,確實是一群短肢領航鯨沒錯。照理說遇見他們應該是興奮異常的,但此時悔恨、無奈、沮喪的心情全一股腦地湧上心頭。

他們竟然還主動靠近船頭,還破水而出 …

領航鯨,一種神秘且鮮少出現的鯨種,甚至到現在都還沒有他們動態的影像紀錄。在一個下過雨的午後,他們出現在鹽寮海域,二十隻美麗的生命出現在我的眼前,而我卻只能懊惱的、癡癡地望著他們。

巧遇領航鯨,卻無法將這一刻永恆地記錄下來,我想這是我今年夏天最大的遺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