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四屆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獲獎名單

2016.11.20

第四屆吳鄭秀玉女士獎助學金,共收到了21位夥伴的申請計畫書,「海洋保育活動」5件,「海洋藝術創作」更高達15件,其中有非常多的佳作,讓評審傷透腦筋;經過一個多月評選和討論,終於要公告結果了。

惟入選的名額有限,再難以抉擇還是得有所篩選期望未入選的夥伴不要放棄,將您們已在計畫書中展現的熱情與關注,持續面向這片海洋,也是此獎助金贊助者吳鄭秀玉女士衷心的期盼。

再次感謝所有參加甄選的研究者、實踐者與創作者,因為您們,讓海洋豐饒的面向一一呈現出來!

---------------------------------------------------------

第四屆吳鄭秀玉女士獎助學金 入選名單:
海洋保育活動:黃斐悅
海洋相關研究:陳馨怡
海洋藝術創作:謝宜蓉(獎金25000元)、王樂怡(獎金15000元)、張簡忠逸(獎金10000元)
海洋計畫科展:無(獎助金挪至藝術類使用)

【海洋保育活動】評審的話(報名件數:5)

本屆五件申請計畫各自關注不同面向的海洋問題,多元而別出心裁。考量獎項只有一名,最後由黃斐悅的「海岸管理法—花東海岸保護區推廣計畫」獲獎。我們覺得其操作方式具體可行,且具備整體性及前瞻性的觀點;計畫主旨明確且迫切需要,極具社會意義。

其他四件也多有佳作,尤其是透過著名的海洋資源永續利用桌遊課程來探討「共有地的悲歌」,再透過TEDx的短講,讓更多台灣人了解海洋保育議題….。我們期望未入選的申請人繼續努力,讓計畫更臻完整,在未來定有更好的時機實踐。

【海洋相關研究】評審的話(報名件數:1)

本屆收到一件申請,是陳馨怡的「台灣海洋污染防治之救護能力脆弱度分析」案。申請者擬透過分析海洋污染成因與防護的相關議題,找出重要影響因素並據以製作問卷,針對海巡、航政與船舶單位進行意見訪問,所蒐集的資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並呈現台灣在海洋污染防治領域的現況與不足之處,是相當值得深入探討的研究方向。

【海洋藝術創作】評審的話(報名件數:15)

這次獎學金的藝術類,我們收到十五件作品,而令我驚訝的是,這十五件作品似乎在持平的觀點下,都與過去我們獎助過的作品有一樣高的質量,幾乎讓人難以割捨。除了傳統的畫作、文學創作、表演藝術以外,這次還有沙畫、海面下創作、陶器、橡皮雕刻等不同形式的創作,實在非常精彩。

評審在第一階段選出謝宜蓉、王樂怡、張簡忠逸、鄭景文、莊詠婷、羅勝夫、江勻楷等投稿者的作品,事實上,許多落選的作品也都一樣精彩。原想以降低獎金、增加名額的方式來給獎,但也有評審建議應按照原本的規則,維持仍給一名二萬五千元獎助學金的初衷,另選兩位,頒予不同金額的獎金。我們採取了後面這個規則,因此選出了三位獲獎者。

謝宜蓉的作品是少見的以陶瓷來表現的提案,草稿與構想都讓人感到驚喜,並且期待看到成品。而王樂怡的橡皮擦雕刻,不但展示了她的藝術天賦,也很可能成為一種可以跟中、小學生互動學習的工具。張簡忠逸則從望安海底的魚漸漸減少,而構思了一個海底作品,並希望在潛水觀賞後,上岸與藝術家、解說者與創作者互動,是很有意思的新形式。

評審因為選擇了較為新穎的表現形式,因而不得不捨棄較多人選擇的插畫、攝影等表現形式,實非作品優劣,而是希望能引發更多元的創作觀點。

這幾屆下來,我們發現了海洋藝術發展的潛力,因此下一屆,或許將考慮多設一個獎項,以避免好作品的遺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