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洋公園將取消鯨豚表演,那台灣呢?

張卉君|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2020.01.15

1月13日,香港媒體報導「海洋公園宣布將取消海洋劇場表演,改為近距離觀察海豚」的新聞,對於關注鯨豚圈養的國內外團體來說,看來都是一個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香港海洋公園作為亞洲具指標性代表的鯨豚圈養商業機構,從1977年迄今已有逾45年的歷史;1979年引進虎鯨(killer whale)海威,開啟了四十餘年的鯨豚展演的動物血淚史,也成為台灣、中國等亞洲各個海洋公園、大型水族館圈養技術交流與動物交易的主要對象。

因此,香港海洋公園宣布將停止海洋劇場的表演,不啻為一個令人振奮的大消息,然而若再進一步追索前後消息的脈絡,仍有很大的隱憂在於下列幾點:

爭取預算消弭異音的緩兵之計

動保團體在1/10開記者會譴責香港海洋公園向立法會申請 100 億工程撥款更新現有項目、增設保育基地和遊樂設施等,要求海洋公園立即撤回申請,正視動物權益,停止圈養動物和取消海洋劇場。這個記者會的施壓帶出了13日海洋公園對外宣布取消海洋劇場表演的說詞,但並沒有針對動物安置或提出停止表演的時程,反而保留「近距離觀察海豚」的模糊說詞,是否為爭取100億政府補助工程款引發爭議的緩兵之計,值得持續關注下去。


香港海洋公園海哺動物護理中心,攝影/張卉君

變相動物圈養利用持續牟利

海洋公園對外表示說法仍堅稱圈養海豚能提供民眾教育和近距離接觸動物的機會,因此「根據新的藍圖,將取消20分鐘的海洋奇觀表演,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展覽,遊客可以在水下觀看。」、「遊客仍將能夠付費餵食和與海豚合影」。可見針對海豚利用發展新的營利項目,仍在海洋公園的規畫之中,以動物的角度而言,被囚禁的現況仍無改變。


香港海洋公園海哺動物護理中心,攝影/張卉君

動物未來去處仍無解

從在地的動保團體提出三大訴求:
1.立即關閉海洋劇場 及一切與動物表演相關的表演和展館。
2.提供時間表、路線圖去取締囚禁動物設施,讓動物可以頤養天年、回歸自然。
3.改善透明度,回應豚聚一家「陽光政策」,並計劃預留撥款安置園內動物。

可以看到,最終的訴求是「零圈養」(empty the tanks),亦即除非動物死亡,否則就需要討論停止人工繁殖(新的來源)和現有動物的野外庇護區的可能性。日前雖有上海長風公園白鯨運到世界上第一座位於冰島的露天水域鯨魚保護所的新進展,然而動物是否適應仍在觀察中;未來香港、甚至台灣的海洋公園若願意從善如流,同意釋放動物回復自然,後續的相對應野放訓練計畫及安置措施都應當有足夠的討論和細緻規劃,否則目前被困養的動物極有可能會被轉而運送到更大的需求市場:中國,作為變相轉送賤賣的最後一筆脫手交易。

因此,香港海洋公園的消息固然令人眼前一亮,但接下來該園的作法對於台灣現存鯨豚三個展演機構:野柳海洋世界、遠雄海洋公園、屏東海生館(取消表演)具有相對的影響力,需要關心圈養議題的大家持續關注下去!!

同時,與海洋廢棄物治理主張「源頭減塑」的觀念一樣,鯨豚圈養要有終止的一天,從源頭停止目前仍屬合法的人工繁殖是極為重要的解決之道!台灣反圈養議題之路仍迢迢,海哺動物商業圈養的議題需要大家持續推動及共同努力!

*** 持續關心 ***
「豚聚一家」:https://www.facebook.com/dolphinfamily/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https://www.facebook.com/HKDCSor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