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使得一顆石頭變成一朵雲」

林東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2020.07.28

黑潮與多羅滿賞鯨公司合作,三樓甲板是解說員和搜尋鯨豚的船員工作的空間。

「你認為什麼是解說?」幾年前在黑潮解說員培訓課程分享一堂課到了尾聲,一位夥伴對我提出的好奇。這好奇我剛開始解說時也摸索了很久,究竟是我們把解說搞的太玄?還是多數人普遍將解說視為可有可無的附加服務呢?

以培育海洋種子為目標。黑潮從1998年創立以來就與多羅滿賞鯨公司合作,每一艘公司開出海的賞鯨船上,都會有一位黑潮培訓的解說員,也從1999年開始辦理海上解說員培訓至今已逾20梯次。

你以為解說只是介紹鯨豚知識?

對解說感到困惑,幾乎是每一個黑潮解說員必經的過程。當學員開始演練,將讀了好幾個夜晚的鯨豚圖鑑、科普書籍中的知識,緩緩地表達出來後,資深的解說員不予置評,只是提出質問「這些資料如果遊客自己都查得到,那為什麼要你告訴他?」刺激學員進一步思考解說的意義。黑潮的解說員一直相信,思考是讓解說保持活性的根本。

知識無疑是解說重要的基礎,但卻不是解說的核心。「飛旋海豚身長2.1公尺,體重75公斤,吻部細長,身體從背部到腹部有黑、灰、白三層體色。」若是你在賞鯨船上眼前觀察著靈動的鯨豚,卻只有聽到這樣的說明,心裡應該也會冒出「然後勒?」的疑問,因為鯨豚的行為、前去的方向、吃的食物、睡覺的方式肯定都會令你感到好奇。若當下僅有知識性的說明,充其量也只是物種的介紹而已。不是解說。

花蓮外海飛旋海豚

花蓮外海飛旋海豚仰泳

飛旋海豚時常來到船邊,且行為豐富(如右圖為飛旋海豚仰泳),讓船上的遊客能夠近距離觀察。

解說的核心是連結

缺乏連結、沒有關係的,都不會關心。黑潮的解說員多半會在引導觀察中巧妙的建立連結,「當你看到一大一小一起出水時,那就是母子對,鯨豚和人類一樣是哺乳類,所以跟著媽媽才有奶水喝。」解說其實很人性,必須把連結的橋樑搭的很好,若只是述說堅硬的知識,而無法被聽者理解、記得是沒有意義的。

解說雖然科學,但解說員始終是人。「那個傷口看起來很痛!有看見鯨豚身上圓圓的傷口了嗎?那是一種叫做達摩鯊的小型鯊魚攻擊的傷口,也有人叫做餅乾鯊,因為英文俗名是Cookiecutter shark,跟牠攻擊後留下來的傷口像餅乾有關。」解說員傳達出來的情緒、真情流露的氛圍,那些語言文字以外的往往都比語言文字更直接快速的傳遞給聽者。

與聽者同在。我剛進入解說的領域時,常常只說自己準備好要說的,在航行的過程中,突然有隻飛魚衝出海面展開胸鰭滑翔,船頭的遊客都看見了並伸出手驚奇地指著,我卻仍專注在自己想講的主題裡,錯過了當下與遊客共同經歷魔幻時刻的機會。解說員若未能與聽者同在,解說也難有共鳴,那倒不如發給每位遊客一台導覽機自己選想聽的主題播放就好。然而將失去的是那些自然中偶然的、美妙的時刻,以及隱藏在事物背後的深意將多麼可惜。

花紋海豚母子對
花紋海豚母子對

花紋海豚達摩鯊傷口
花紋海豚身上留有新鮮的達摩鯊攻擊傷口

「你認為什麼是解說?」

Interpretation是解說的意思,雖然許多人會先想到「翻譯、解釋」。但當我們在解說時確實很像是大海、鯨豚的翻譯員,我們將科學家研究瞭解的海洋資訊、自然知識,與自身的海洋經驗融合。因此優秀的解說員,需要不斷地將時間累積的知識和經驗交互作用後再轉化,持續思考追求卓越,這些點點滴滴的經驗與思考,是我們現場解說時快速轉譯自然的秘密武器。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我當下的回應引用了詩人隱匿寫的〈包袱與洋蔥〉,其中一句「時間使得一顆石頭變成一朵雲」,這是我認為的解說。讓生硬的知識、複雜的生態作用,轉譯成如雲朵或棉花糖般輕盈的內容,卻在聆聽後能夠理解和啟發。

雖然解說看來只是說說話而已,但專業的解說都是時間和經歷的累積,也是解說員的個人生命故事。若是這樣,還會覺得解說只是可有可無的附加服務嗎?解說,也是一種專業。若你下次體驗到解說的專業,別忘了在結束時跟解說員好好說聲謝謝。



#活動快訊

2022黑潮海上解說員志工培訓

長達17週的海上解說培訓課程,將結合解說的理論與實務,透過室內課程的講述與研討、戶外踏查的體驗與調查、海上實習的觀摩與練習,以及作業的整理與歸納,進而鍛鍊海上解說員的基礎專業能力。

黑潮長年致力於海洋環境教育的執行與推廣,希望培養既專業又誠懇、熱情、充滿活力的海上解說員,透過賞鯨解說傳遞環境倫理與價值,因此專業雖然是基本要件,但更重要的是每位夥伴對於海洋環境、鯨豚生態充滿興趣與好奇,並願意長時間的投入與累積,讓我們在推廣海洋環境教育的道路上一起前進與成長。
 

報名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