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八屆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獲獎名單

2020.11.17

【「2020第八屆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獲獎名單】


哈囉,各位關注2020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的朋友們:

謝謝大家的耐心等候,獎助金的獲獎名單出爐了!這次黑潮收到有史以來最多的提案,共計54件,包括:研究類3件、保育活動類4件、藝術創作類42件、科展類5件。據評審指出,這次有好多優秀的作品,可惜名額有限,難免有遺珠之憾。黑潮再次衷心感謝每一位參與的朋友們,願意與我們分享各自對海洋的熱情和行動。以下公佈獲獎結果:

- - - - - - - - - - - - - - -

★「海洋相關研究類」

游紀汝/台灣東部海域巨口鯊之生殖生物學初探,獲獎助金25,000元。

▪ 評審意見:罕見物種的繁殖生物學知識是保育行動的基礎,然研究機會受限於樣本來源,需要長期費心累積。本計畫針對台灣海域遭誤捕混獲的罕見魚種巨口鯊進行繁殖生物學研究,樣本來自於漁民通報與漁獲岸邊觀察員的即時取樣,保育政策促進科學研究的良性循環令人欣慰,本計畫能夠把握通報機會即時進行該國際關注物種的基礎生物學研究,更是師生長期關注與努力的結果,值得本會予以支持鼓勵。

- - - - - - - - - - - - - - -

★「海洋保育活動類」

「海想說什麼」Podcast 小組/「海想說什麼」Podcast節目,獲獎助金25,000元。

▪ 評審意見:

1.    本計畫將利用Podcast 這個以聲音為主的新興網路媒體平台,來傳遞海洋保育的重要性,在人們日益仰賴3C電子產品為資訊主要來源的現代世界,本活動將能接觸到保育圈同溫層以外的社群,有助於擴大海洋保育的力量。

2.    申請人所計畫錄製的語音節目,從海洋飲食與休閒談起,以喚起普羅大眾的興趣,再慢慢導入永續海鮮與友善海洋的遊憩方式;然後再以科普的表達方式來介紹海洋議題,最後則訪談許多海洋NGO的工作者,讓民眾了解公民團體如何保護我們海洋。整體而言,本計畫的可行性極高,主旨深具社會意義,立意極佳。

3.    本計畫所訪談的人物與團體,大多是台灣海洋友善休閒活動、永續海鮮、與海洋保育的重要人物與倡議團體,可看出申請人對於台灣海洋保育活動的深刻理解。另外,本計畫最值得肯定之處,在於不會僅停留在個人行動的層次,還能引入海洋保育的公民團體,向民眾呈現如何以集體公民行動的方式來面對海洋議題,而這往往才是海洋保育能否成功的關鍵。

- - - - - - - - - - - - - - -

★「海洋藝術創作類」

詹佳和、詹越同/我們的忙忙大海,獲獎助金25,000元。

▪ 評審意見:這個提案非常有趣,以海洋生物和人類世界做比喻,將人的工作、生活,與海洋生物聯繫起來。兩位創作者彼此合作,既有相當程度的海洋生態知識背景,又能連結海洋與人類世界中的共通性,加上2D、3D動畫技術,過去創作經驗讓我們判斷其未來完成的可能性極高。希望這次補助能協助團隊完成動畫,未來能為海洋藝術的多元性注入活水。

- - - - - - - - - - - - - - -

★「海洋計畫科展類」

基隆市八斗國小/美”笠”天”鵝”壺—潮間帶笠藤壺(Tetraclita)與鵝頸藤壺(Pollicipes pollicipes)生物生態及蔓足行為之研究,獲獎助金10,000元。

▪ 評審意見:本計畫學校團隊充分運用鄰海學校之優勢,精心設計適合學生實際思考、推理與操作的海洋生物觀察研究計畫,引領學生進行觀察、提問、推論,到設計實驗印證推論,具體而微地實踐了科學探索的精神。長期觀察紀錄的過程最能紮實建立起學生關注與理解海洋生物的保育情操,值得本會予以鼓勵。

台中市立四育國中/見微知塑,獲獎助金10,000元。

▪ 評審意見:本研究指出中部較欠缺海水養殖業塑膠汙染研究資料,並以著手了解身旁海域近岸汙染實況為出發點,符合保育行動在地化精神。各項研究步驟為學生具體可操作,所需資源又能積極尋求在地大學實驗室支援,踏實與向外連結的研究規劃值得本會予以鼓勵。

- - - - - - - - - - - - - - -

更多關於獲獎作品提案內容,歡迎點選下方「檔案下載」閱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