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潮自從1998年成立至今數十年間,在花蓮海域的海上解說工作、及對鯨豚生態的基礎紀錄從未間斷。每次出海回來,解說員們都會為這次遭遇的鯨豚和海上狀況做紀錄。但,海那麼大,鯨豚那麼多,我們不曾奢望會在海上與同一隻海豚相遇,直到「來」的出現,徹底翻轉了我們有限的想像。
2002年還是幻燈片的年代,解說員土匪在海上記錄到一隻花紋海豚,左側背鰭有著貌似簡體字「來」的刮痕,接下來的幾年間,大家都引領期盼著「來」能再來!於是,2010年,我們將這個期盼化為更具體的科學方法──Photo-ID。
Photo-ID,全名為照片辨識法(Photographic identification),方法是在發現海豚時,拍攝每隻的背鰭或可辨識的特徵,並將照片存入資料庫比對,為牠們建立獨有的身份證(以下比對血淚史省略三千字);再搭配原有的紀錄表格,希望對海豚的生活環境、遷移模式和社會行為有更深入的研究。這樣我們就可以一窺這隻海豚,什麼時間出現在什麼地點,可能經歷了什麼事。
Photo-ID在國際是行之有年的鯨豚辨識方式。抹香鯨、虎鯨、大翅鯨、花紋海豚、瓶鼻海豚......等,都有研究員做個體辨識。以大翅鯨為例,每隻大翅鯨尾鰭腹面的黑白斑塊都是獨一無二的,透過照片記錄斑塊的分布,就能成為辨識的重要依據。甚至國外會潛水進行水下觀察及攝影,如此不只記錄某個部位,全身上下都可以拿來做為個體辨識的證明喔!而在花蓮港,花紋海豚的目擊率一直位居前三名,普遍游行的速度也偏慢,而最明顯的特色是:隨著年齡增長,身上的刮痕與背鰭上的缺刻也會越多,這幾項條件都足以讓牠名符其實地當選為黑潮Photo-ID之「首選豚」!(撒花)
而這麼做到底可以為陸地上長腳的人類帶來什麼訊息呢?居住在太平洋的這群海豚們,身上的傷痕缺刻,如歷史見證般地存在,這些傷痕又代替無法說人話的牠們,傳遞了什麼密語呢?
故事,現在才要開始呢!歡迎到「花紋海豚二三事」專屬網頁,了解更多關於花紋海豚的Photo-ID個體辨識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