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所謂「塑膠濃湯」在太平洋被發現,海洋廢棄物漸漸成為全球關注議題,海洋廢棄物離陸地越來越近,終究被洋流、海風帶上岸,來到我們眼前。當廢棄物不斷出現在海岸線,且到了無法視而不見的數量,世界各國包含臺灣,慢慢展開所謂「淨灘」的海岸保衛戰。
回顧國際間淨灘活動,1985年美國環保署成立The Ocean Conservancy(TOC),隔年即策動第一次淨灘行動,使用Judie Neilson女士所設計的方法,完成一次成功的淨灘,2,800名志工沿著200公里長的海岸線清理出124噸重的廢棄物。這次的淨灘是一顆種子,孕育萌發許多海洋環境保護的相關計畫,其中包括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簡稱ICC)國際淨灘行動。ICC淨灘行動與其他清淨海岸行動的不同之處,在於使用ICC淨灘表格為撿到的廢棄物做記錄,收集各方紀錄後,統整廢棄物的種類及數量,透過資料分析找出廢棄物的來源,目標就是希望能以這些數據資料為依據,提供地方或中央政府制定環境政策時的建議,由源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自創會以來長期關心臺灣的海洋環境,發現臺灣各地時常舉辦淨灘活動,但淨灘過後,海灘依舊被各式垃圾所佔據,顯然光是淨灘並不足以解決海洋廢棄物的問題。2000年時黑潮前往夏威夷參加「海上漂流廢棄物國際研討會」,決定響應ICC國際淨灘行動,開始進行海灘廢棄物監測計畫;並於2005年成為ICC國際淨灘行動臺灣協力團體,負責籌劃辦理臺灣的ICC淨灘行動,並將這套監測海洋廢棄物的方法推廣到臺灣各地。2010年聯合荒野保護協會、環境資訊協會、臺南社區大學、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等關心海洋環境團體,一起組成屬於臺灣的「清淨海洋行動聯盟」,共同為臺灣海洋廢棄物議題努力。一直到現在,黑潮仍然是ICC國際淨灘行動的臺灣聯絡人。
而ICC記錄表格在臺灣也隨著臺灣生活型態、廢棄物處理方式、海岸上常見廢棄物類型與國外不同而有調整,由2009年五大類42項廢棄物,修正至2015年19項廢棄物;也是在2015年由荒野保護協會推出了「愛海小旅行」網站,任何團體或個人都可以進到網頁中發起淨灘或參與其他人發起的淨灘,網頁中可下載最新的ICC記錄表格。表格內容最近一次的調整則是在2020年,由荒野保護協會加入與沙灘安全相關的海廢項目,除了以紅字及星號標示出認為會造成危險的海廢項目外,也新增兩項「危險海廢」,包含容易鏽蝕的金屬製品,以及從釣魚用具獨立的魚鉤,希望能在記錄廢棄物的同時,也記錄危險物品,最後在年底進行數據統計,做出臺灣海岸安全性的檢驗與排名。
「公民科學家」概念在臺灣出現約二十年,近五年內呈現爆炸性成長,而其實一般大眾使用ICC記錄表格進行淨灘,就是公民科學家的實踐。公民科學的概念是由專業科學家規劃、設計數據收集的方式,建立清楚易懂的流程,讓一般民眾能簡單操作,就能收集到單靠專業科學家無法取得的大量數據。以這樣的概念延伸,ICC表格其實也可以做許多運用,只要把握數據收集的原則,就可以將這個記錄表格應用在不同地區,不只侷限在海岸線上。
黑潮除了將表格項目內容調整成適合花蓮溪口的調查,以進行固定樣區的長期監測;2019、2020年也將ICC表格帶到大禹嶺,使用在淨山活動。以往總是好奇這些山溝中、道路旁的廢棄物究竟來源為何,活動後由三張紀錄紙總和的廢棄物種類及數量,可以知道這些總重300公斤以上的廢棄物,不僅僅只有想像中的生活廢棄物、提神飲料的玻璃瓶或鐵鋁罐,甚至還有整片汽車前擋風玻璃、工程用護欄及三角錐等,顯然這些山區道路旁,跟海邊一樣無人隨時照看的地方,其實同樣容易成為廢棄物棄置的地點,而有了這些紀錄,知道可能的來源,就可以進一步採取監看及管理措施。
|
|
而既然是提供公民科學家可隨時運用的數據收集方法,TOC也開發了手機應用程式「Clean Swell」,不需要下載、列印任何手寫表格,只要手機下載好應用程式並開設帳號,接下來只要帶上同伴及淨灘工具,隨時都可以對一個區域進行廢棄物紀錄,結束後更可直接回傳數據資料至TOC,也可隨時分享努力淨灘後的成果。大家也許也在思考,在COVID-19疫情影響,不適合群聚的狀況下,似乎無法跟以往一樣持續清淨海洋,但其實只要記住這些行動背後的目的是為了更了解廢棄物來源,因此即使只是小規模的進行,都是為更好的地球環境做出努力。
![]() |
![]() |
自從海洋廢棄物出現在海岸線上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民間團體及政府單位等各方資源投入上千場淨灘活動,透過這些活動的參與,原本自認離海洋廢棄物很遠的社會大眾也逐漸意識到,生活周遭產生的廢棄物就是海洋廢棄物的成因。若以電子遊戲來比喻,海灘上的廢棄物不過都是初級遊戲者就可擊敗的小怪,而淨灘就像是一次次的闖關,使用ICC表格紀錄就是在累積經驗值,經驗值高才能進入後面的關卡,知道小怪背後的大魔王是何物、根據經驗該使用甚麼武器跟攻擊策略,才能擊敗魔王拯救地球不致毀滅。同樣是拿起手機,除了與線上夥伴打擊虛擬怪物,也可以走向鄰近的海邊山間,呼朋引伴來場拯救地球的實體戰役吧!
延伸閱讀
1. 臺灣ICC淨灘2021年成果統計
2. 全球ICC淨灘2021年度報告
(每年九月的國際淨灘日後,各國的ICC聯絡人會將紀錄資料傳回位於美國的TOC,由TOC匯整後,於次年春天發表全球海洋垃圾報告,從該份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各國海岸垃圾組成的不同及參與狀況。)
#活動快訊
2022 ICC淨灘:黑潮助理指導員培訓
▼ 主辦單位|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 分享講者|林東良(黑潮執行長)
温珮珍(黑潮研究員)
▼ 培訓時間|2022/5/21(六)13:30~17:30
▼ 培訓地點|室內課程:黑潮。黑巢(花蓮市中美路81號)
戶外實作:北濱公園
▼ 培訓對象|
1. 年滿18歲。
2. 期望學習公民科學調查方法帶領更多人一起清淨海洋的人。
3. 本梯次招收20人,本會將依據報名資料、報名時間順序篩選,並寄出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