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時光轉眼就過了一半,隨著觀光旅遊的人潮湧入花蓮,賞鯨船班日日客滿,因為天氣、海況良好讓賞鯨活動成為這個季節的熱門選擇,對於期待與大型鯨相遇的朋友而言,這段時間更可以好好把握!我們分析2016至2020年的鯨豚目擊記錄,瞭解每年的6月至9月也是賞鯨船目擊抹香鯨次數相對多的時刻,對照近期海上不時傳回抹香鯨來訪的消息,你是否對夏天的東海岸有了更多的期待呢?
趁著這份期待與時機,黑潮要公開「抹香鯨Photo-ID資料庫」啦!希望大家在海上與抹香鯨相遇時,也可以比對一下是否是我們已經認得的個體?又或者,可以透過公民科學的方式一起參與其中,成為我們在鯨豚保育上重要的助力!
黑潮海上解說員金磊最近遇到到抹香鯨,並發現近期於花蓮海域活動的記錄
2022.07.21 16:00航次 抹香鯨遭遇
從看到第一個噴氣開始,就接二連三的於不同方位看到噴氣。光是航行與接近的過程中,目光所及的範圍之內,明確看到的噴氣就有十個左右。船上的伙伴們更是邊拿著望遠鏡,邊喊著遠方也都還有。
而最後從我們面前舉尾下潛的這隻個體,7/2、7/16都有被目擊,今天則是又再次出現啦。
公民科學:你拍的照片,也可以做保育!
人手一機的時代,隨手拍一張就可以留下重要的資料,數位工具帶來生活的便利性,也同時為我們認識環境生態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不論是透過App認識動植物,或是查詢相關知識和議題。而這幾年許多研究單位也開始運用公民科學家的策略,幫助更廣泛地收集研究資料,這幾年公民科學在臺灣最知名、成功的案例非「路殺社」莫屬,只需要拍下路殺動物的照片,並連同時間、地點、物種(可協助辨識)一併回報即可。
在海洋生物中,也有運用公民科學的例子,像是同樣以Photo-ID方法辨識海龜個體的海龜點點名,最近才新發佈「臺灣海龜戶口名簿網站」,也是透過許多潛水、海洋活動愛好者共同努力,建立起臺灣周圍的海龜個體資料庫;另外還有鯊魚、魟魚,若在從事海洋活動時目擊也可以回報種類與地點,都可以幫助研究者更瞭解這些海洋生物。
因為路殺社的成功案例,以及海洋生物的應用經驗,也讓我們開始思考花紋海豚的Photo-ID個體辨識有沒有機會也運用相同策略?但一來花紋海豚的目擊率高、群體數量多,我們自己拍攝累積的照片量都已經應接不暇,二來因為透過背鰭缺刻、花紋來辨識較為複雜,也因此沒有持續的考慮下去。
不過自從去年展開抹香鯨Photo-ID資料庫建置後,就開始思考透過公民科學參與的可能,因為抹香鯨的處境與花紋海豚截然不同,群體數量通常僅有個位數,根據2016~2020年統計抹香鯨目擊率僅2.3%,也因此每一次的目擊記錄都很重要,若能透過公民科學的力量,相信可以幫助我們更廣泛地收集抹香鯨的目擊資料,一起更認識活動於東海岸的抹香鯨族群與生態。
2016~2020年花蓮海域鯨豚目擊記錄
利用Notion資料庫功能呈現複雜的關聯訊息
要將抹香鯨Photo-ID資料庫在網頁上公布,又沒有經費可以建置強大的資料庫網站呈現,這讓我們思考很多可能的方式。最陽春的大概就是用一篇一篇的文章呈現個體,但在彼此間的關聯卻又無法同步顯現,逐筆更新不僅沒效率,也容易讓資料錯誤;雖然也可以用一份PDF呈現個體清單提供比對就好,卻又覺得太可惜。
經歷幾番掙扎認識了Notion,且在學習後更體會到強大的資料庫功能,就決定以Notion來打造瀏覽的版面與資料庫,透過檢視模式可以選擇「個體清單」或「族群社會關係」,不同的檢視方式,可以看見不同的訊息,這也是關聯式資料庫的優勢。
透過關聯式資料庫可以直接呈現單一個體的目擊記錄
雖然目前只有10隻個體的目擊資料略顯單薄。不過,我們一方面努力回溯江文龍船長歷年拍攝的照片辨識抹香鯨個體,一方面也期望透過公民科學的方式將資料庫內容持續擴充,當我們對抹香鯨個體的資料累積越多,也就對活動於東海岸的抹香鯨族群瞭解越多。
也因此可以預期未來資料之間的關聯會越來越豐富,像是同一目擊群體間的關聯、母子對之間的關聯,甚至是記錄者的貢獻等,透過Notion資料庫之間的關聯也就能夠確保接下來還有擴充的空間與可能,也希望這個資料庫會讓有興趣的朋友一直抱持期待!也一起參與讓內容越來越充實!
黑潮抹香鯨Photo-ID個體
結語
透過這篇文章,希望對抹香鯨好奇、喜愛的你知道,黑潮的抹香鯨Photo-ID資料庫正式上線了!並且很期待願意參與擴充抹香鯨目擊資料的朋友,能夠翻一翻儲存照片的硬碟,將照片與目擊資料提供給黑潮,可以詳細瀏覽資料授權說明瞭解相關權益。我們期待未來資料庫呈現的不只是抹香鯨的族群生態資訊,更能夠包括人與抹香鯨相遇的故事,讓人與鯨豚和海洋的距離越來越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