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是澎湖人的潮鞋──傳統草鞋與大海的潮故事──洪瑀蓁✖話題潮界線海島企劃

洪妤甄│話題。潮界線講座紀錄志工2022.08.31
初次參與黑潮的講座,便自告奮勇擔任記錄志工,一方面是因為題材很新穎,想留下一點紀錄,另一方面是想測試看看,面對跟我的生命經驗毫不相關的主題,自己能有多少體悟,又能延伸出什麼樣的心得?
 
出乎意料地,在講座進行中,腦海一直浮現各種聯想與感觸。首先令我吃驚的是,面對同一個標的物──草鞋,竟有三派不同見解,且這些見解其來有自,並非空穴來風。
 
對於居住在澎湖,以採紫菜營生的阿姨而言,草鞋是重要的工作鞋,不僅製作嚴謹,也會避免在潮間帶之外的地方穿著,以防草鞋磨損過快,珍惜愛物的心情不言而喻。
 
而對於父母輩、長者來說,草鞋令他們聯想到喪事、出殯,因此不僅不會把草鞋作為日常穿搭的單品,對於草鞋更是忌諱,遑論製作草鞋。
 
與我同輩的二、三十歲年輕人,或更年幼者,見到草鞋的機會甚少,對我們而言,草鞋是古裝劇演員的服裝,常見於影視劇中,雖略有耳聞草鞋為傳統喪事所用,但並不會如長輩那般忌憚;反之,若要把草鞋當作日常穿搭,或許還會因為新奇感,而願意嘗試。
 
時逢農曆七月,草鞋的例子令我想起近年的全聯中元普渡廣告。廣告一改農曆七月的禁忌感,不僅將七月稱為感恩月,還嘗試以與好兄弟/姐妹對話的方式,來化解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恐懼。
 
長輩教導我們敬鬼神而遠之,無形中使我產生了「因為畏懼,才供奉祭品」的情感,但這樣的廣告以幽默風趣的方式,不僅帶到除了七月之外,其他日子一樣要注意安全,還用了與《魔法阿嬤》劇情同樣的角度,點出陰間的鬼神與人一樣具備情感,正正應證了那句「每一個你害怕的鬼,都是別人朝思暮想的人。」
 
同一件東西在不同場域、對不同背景的人有截然不同的意義,我想起曾看過一部網路短劇,當中有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臺詞「我們生活在相同空間但不同時代,別只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這世界。」
    
早年農漁業時代的人民難有發展娛樂的資源與閒暇時間,這些現代看來獨具特色的文化皆是為了討生活而生。以現今觀點可能難以想像每年冬季要穿的工作鞋都要由自己一縷一縷的紮緊、歷經編織、捶打才能製成。有鑒於此,得知在澎湖採紫菜的阿姨仍每年手製草鞋令我非常感動。阿姨在旅遊旺季經營生意,淡季時採紫菜,淡旺季有不同的工作可以做,四季都能有收入,實為討海人的智慧。
 
談到草鞋的旅程終點,瑀蓁說她會讓草鞋在大自然中分解,「取自自然、用於生活、再回歸土地」。此外,穿上由草編成的草鞋去礁岩上採紫菜,還有「鬼較不會跑來(把你)掠去」的保障作用。我想,草鞋不僅是早期先民就地取材的智慧結晶,更蘊含了人與自然緊密連結的精神。
 
時至今日,海洋文化與人們的連結逐漸薄弱,但依然可以從語言的使用窺探出端倪,例如講座中提到的「鹹水煙」、「一雙(草)鞋穿幾個潮汐?」
 
看到瑀蓁進行校園推廣時,小朋友捧著小小草鞋床編織草鞋的愉快神情,我真心希望能有越來越多人認識草鞋的文化意涵。透過了解,慢慢縮短我們與海洋的距離,讓海不再只呈現險象環生的一面,還能展現出其他美麗之處。
 
 

————

 
1認為島上一定要體會、感受或經歷的東西是什麼?
 
琉球:一定要體會的是夜裡的清涼,夏天帶碗剉冰到花瓶石旁坐著吹海風吃剉冰看高雄的燈火。
旗津:在輪渡站旁靜靜地坐著看大輪船經過。
體會澎湖島的季節更迭。感受夏季澎湖的艷陽、熱情、大海。
感受冬季澎湖的東北季風、平靜、鹹水煙。
 
2最喜歡的遊客行為是?
 
友善和禮貌。
 
3如果可以改變島嶼一個東西,會是什麼?
 
讓每個島民都有愛地球的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