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那鮮少人知的東沙群島,躲藏著神秘的尖齒檸檬鯊。
老師分享自己第一次到東沙找鯊魚的情形,那時正值八月,心中還在困惑著:「誰說這裡有鯊魚?根本就沒半隻!」後來才明白,想要在這裡遇見鯊魚其實與季節有關。
過去,國外曾有學者提出認為海草床上不會有檸檬鯊,但卻被老師在海草床上記錄到尖齒檸檬鯊的蹤影。夏天時,因為海草床底層溫度低,溶氧量夠,能讓幼鯊足以在東沙的潟湖中生活。尖齒檸檬鯊從澳洲起源,到東沙開枝散葉,塞席爾島環礁地形、夏威夷、大溪地等,這些地方的檸檬鯊都與東沙這邊的檸檬鯊有親緣關係。
為什麼研究只做東沙島呢?
老師笑說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經費不足,但幸運的是,東沙周遭正是尖齒檸檬鯊與其他珍貴軟骨魚的保育棲地。也因為東沙群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讓尖齒檸檬鯊能在這邊進行育幼。
成體可以超過三公尺的檸檬鯊在出生時大約只有六七十公分,研究時用蛇籠便可捕捉到一公尺以下的幼鯊。
那怎麼知道檸檬鯊的出生時間?
幼年檸檬鯊的腹部會有一個長得像肚臍的構造(臍帶裂孔),隨著年齡的生長會慢慢癒合,一兩個月會癒合一半,可以回推出生時間大概在四月,也能藉此得知成年的鯊魚何時會來到東沙群島這邊進行繁殖。
看似凶猛的鯊魚,其實很容易因為緊迫而導致擱淺或死亡,在研究上有許多微小的細節需要考量。印象最深刻的是光在鯊魚標放這件事情上,就讓研究團隊費盡心力,嘗試了許多大小材質不一的標籤最後都不及而终,最後則是選用時常會在貓狗身上使用到的寵物晶片,才得以長期追蹤鯊魚個體。像這種野生動物的研究調查,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真的很佩服研究團隊們的熱情與毅力!
看似神秘的東沙環礁,原來有這麼有趣的生物躲藏在其中,雖然不知道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否有機會踏上東沙群島上,但看見講師在最後播映的空拍影片,在心裡湧起了小小的漣漪,能透過這機會認識臺灣鮮少人知的小角落和可愛又神奇的生物,真好。